赋能点全称
类别 | 赋能点全称 | 依托教研室 |
中文 | 工匠创新赋能点 | 跨学科拓展教研室 |
英文 | Craftsmanship Innovation Empowerment Point | Depart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
教研室基本介绍
跨学科教研室主要负责工匠创新赋能任务,聘请行业领军专家1名,现有专任教师5人,兼职教师30余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讲师3人,“双师型”教师4人。教研室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深圳市教育规划等市厅级课题3项;获广东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1项;指导学生获国家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发表SCI、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赋能边界及内涵
跨学科拓展教研室主要负责开设创新创业与工匠赋能相关的公共拓展课,赋能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接专业技能所需的素质基础。根据课程性质、类别、服务对象以及公共课教学部(素质赋能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方向,其赋能边界主要包括:
第一,赋能课程范围不涉及二级学院的专业核心课,应是可设为专业选修或无专业限制的拓展课程;
第二,赋能课程内容要紧密围绕赋能点的具体内涵,与下设至少一类子模块的主题高度契合,如工匠精神、劳动实践、创业就业指导、企业文化、项目管理、跨界思维、创意设计等。
第三,赋能课程模式以“理论+技能”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并对课程思政进行系统化设计;
第四,赋能课程采用前沿信息化手段。必须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能结合直播、微课、慕课、虚拟仿真等多种其他前沿信息化教学方式。
本赋能点的具体内涵为:旨在培养高职学生精雕细琢的工匠素养、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积极奋进的创业意识,为产业就业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技双修、有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赋能。
工匠创新赋能协同部门及赋能教学实践场地
赋能点 | 协同部门 | 实践场地 |
工匠创新赋能点 | 学生处(党委工作部)、创新创业学院、保卫处 |
学思楼、知行楼、乐群楼A1 |
办公地点、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科技楼1103-5 办公电话:0755-89226282